产品特性:叶片泵 | 品牌:Rexroth/力士乐 | 原理:叶片泵 |
驱动方式:电动 | 材质:铸钢 | 型号:R900212897 EINBAUSATZ PVV2-1X/055R |
用途:管道泵 | 叶轮数目:多级 | 泵轴位置:卧式 |
流量:24 | 重量:25 | 规格:R900212897 EINBAUSATZ PVV2-1X/055R |
R900212897 EINBAUSATZ PVV2-1X/055R
武器装备中的液压系统
液压系统,英文名称: hydraulic system 。液压系统是以油液作为工作介质,利用油液的
压力能并通过控制阀门等附件操纵液压执行机构工作的整套装置。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
由四个部分组成,即动力元件、执行元件、控制元件、辅助元件。
液压技术的发展与武器装备的发展和进步几乎是不可分割的。19 世纪90 年代法
国在其野炮上首先使用了液压助腿机,有效解决了火炮发射中的能量耗散、储存与再
利用的问题,使火炮技术产生了突破性进展。1906 年,美国战舰在战舰炮塔抚养装置
的液压系统中***使用油代替水做工作介质以及密封问题的逐步解决对于液压系统
的发展意义深远。***次世界大战期间,由于军事上的需要,出现了以高射炮自动瞄
准电液伺服系统为代表的响应迅速、***度高的液压元件和控制系统,在航空器中也
开始使用液压技术。20 世纪50 年代以来,这些在战争中使用和发展的***技术很快
转入民用工业, 并在***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装备中获得了应用并推动了***
经济的快速发展。
一、地空导弹发射装置液压控制系统
( 1)主机功能结构
该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为四联装置,左右配置在双联弹载发射梁上。发射梁的俯
仰运动由液压控制系统驱动。其功能为:根据火控计算机的指令,使发射梁在俯仰方
向***自动跟踪瞄准飞行目标;根据载弾情况的不同,自动平衡负载的不平衡力矩;
在俯仰方向的手动操作。发射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,由左右双联载弹发射梁的俯仰电
液伺服系统、变载液压自动平衡系统积极首要泵操作系统等组成。变载液压平衡系统,
有效解决了不同载弹情况下不平衡力矩的平衡问题,改善了伺服系统的负载条件,同
时也为系统提供了外液压阻尼作用。
如图所示为双联弹载发射梁的结构和受力关系示意图。由于发射梁的耳轴O 远
离梁和导弹中心O1,从而带来很大的负载和不平衡力矩,可达4.4kN.m 。另外,
单发导弹重达1.2kN ,这样随载弹情况的不同,其不能横力矩的差别也很大故采用弹
簧平衡机3 和液压平衡缸1 共同作用,用于平衡负载的不平衡力矩。
二、车载雷达天线升降机构液压系统
( 1)主机功能结构
天线快速、可靠地机动架设和撤收是车载雷达的基本要求之一按传动系统的不
同,雷达天线升降机构可分为机电式和液压式。与机电式相比,在输出同样功率的条
件下,液压式的体积和质量小,承载能力大,可以完成较大质量的雷达天线的高架,
还可以大大简化机械结构,减少机械零部件的数目,也便于实现自动控制。随着科技
的发展液压式传动系统已逐渐在雷达天线升降机构中被采用。以一翻转式液压举升机
构及其液压系统为例,它可实现对较大型天线的高架,并且在天线的举升过程中,天
文线的姿势不变,架、撤收过程平稳、可靠、快速。
该举升机构的机械部分由天线座、主液压缸和副液压缸等组成。天线首先由副缸
扶正,同时主缸通过同步结构与支撑杆保持平行运动值垂直位置,再由主缸将天线举
升到一定的高度。回收时靠重力回落,然后再由副缸回收到车座上。举升过程中的特
点是负载在不断变化,且在负载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出现超越负载;风载荷的影响是影
响系统稳定工作不可忽视的原因。
三、PASBAN 炮塔电液控制系统
炮塔( Gun turret),是一固定于船舰或地面建筑上的弹丸射击武器装置,用以保护船
舰人员或地区。炮塔也指军用飞机上装有一至数门机枪或机炮并可上下左右转动、且明显突
出于机身外表的专用透明舱位。一般呈半球形,可人力操作, 也可借助于动力装置驱动,也
可遥控。每架飞机可配备1 至数个, 用于自卫或攻击, 大多见于二战时期的中、大型轰炸机。
现在一般的炮塔多指坦克或者舰船上的武器。
( 1)主机功能结构
PASBAN 炮塔电液控制系统是巴基斯坦军武器中的一套自动控制系统。系统可根
据雷达测量仪的目标测量参数,自动拖动炮塔完成方位和高低的瞄准运动,使发射装
置随时跟踪飞行目标。
( 2)电液控制系统及其工作原理
系统有液压源、方位控制回路和高低瞄准控制液压回路组成。方位控制和高低瞄
准液压控制回路各设置一个相同的两级电液伺服阀, 用以接收雷达指挥仪传来的经过
逐级放大了的指令信号, 实现对两个回路中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运动方向及速度的控
制。
如今,液压技术渗透到很多领域,不断在民用工业、在机床、工程机械、冶金机械、塑
料机械、农林机械、汽车、船舶等行业得到大幅度的应用和发展,而且发展成为包括传动、
控制和检测在内的一门完整的自动化技术。采用液压传动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
平的重要标志之一。如发达国家生产的95%的工程机械、90%的数控加工中心、95%以上的
自动线都采用了液压传动技术。液压传动产品等在国民经济和***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
重要。它的发展决定了机电产品性能的提高。它不仅能限度满足机电产品实现功能多样
化的必要条件, 也是完成重大工程项目、重大技术装备的基本***, 更是机电产品和重大工
程项目和装备可靠性的***。所以说液压传动产品的发展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、尤其是工
业自动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。
----社会需求永远是推动技术发展的动力,降低能耗,提高效率,适应环保zhi需求,机电一体化,高可靠性等是液压气动技术继续努力的永恒目标,也是液压气动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是否取胜的关键。
----由于液压技术广泛应用了高技术成果,如自动控制技术、计算机技术、微电子技术、磨擦磨损技术、可靠性技术及新工艺和新材料,使传统技术有了新的发展,也使液压系统和元件的质量、水平有一定的提高。尽管如此,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液压技术不可能有惊人的技术突破,应当主要靠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扩展,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以满足未来的要求。综合国内外专家的意见,其主要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减少能耗,充分利用能量
----液压技术在将机械能转换成压力能及反转换方面,已取得很大进展,但一直存在能量损耗,主要反映在系统的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上。如果全部压力能都能得到充分利用,则将使能量转换过程的效率得到***提高。为减少压力能的损失,必须解决下面几个问题:
①减少元件和系统的内部压力损失,以减少功率损失。主要表现在改进元件内部流道的压力损失,采用集成化回路和铸造流道,可减少管道损失,同时还可减少漏油损失。
②减少或消除系统的节流损失,尽量减少非安全需要的溢流量,避免采用节流系统来调节流量和压力。
③采用静压技术,新型密封材料,减少磨擦损失。
④发展小型化、轻量化、复合化、广泛发展3通径、4通径电磁阀以及低功率电磁阀。
⑤改善液压系统性能,采用负荷传感系统,二次调节系统和采用蓄能器回路。
⑥为及时维护液压系统,防止污染对系统寿命和可靠性造成影响,必须发展新的污染检测方法,对污染进行在线测量,要及时调整,不允许滞后,以免由于处理不及时而造成损失。
一种液压压力控制阀。
在液压设备中主要起定压溢流作用,
稳压,系统卸荷和安全保护作用。
定压溢流作用:在定量泵节流调节系统中,
定量泵提供的是恒定流量。当系统压力增大时,会使流量需求减小。此时溢流阀开启,
使多余流量溢回油箱,***溢流阀进口压力,
即泵出口压力恒定(阀口常随压力波动开启)。
稳压作用:溢流阀串联在回油路上,
溢流阀产生背压,运动部件平稳性增加。
系统卸荷作用:在溢流阀的遥控口串接溢
小流量的电磁阀,当电磁铁通电时,溢流阀的
遥控口通油箱,此时液压泵卸荷。溢流阀此时
作为卸荷阀使用。安全保护作用:系统正常工作时,阀门关闭。只有负载超过规定的极限
(系统压力超过调定压力)时开启溢流,
进行过载保护,使系统压力不再增加
(通常使溢流阀的调定压力比系统
工作压力高10%~20%)。实际应用中一般有:
作卸荷阀用,作远程调压阀,
作高低压多级控制阀,作顺序阀,
用于产生背压(串在回油路上)。
溢流阀一般有两种结构:1、直动型溢流阀 。2、先导式溢流阀。
对溢流阀的主要要求:调压范围大,调压偏差小,压力振摆小,动作灵敏,过载能力大,噪声小。
叶片泵的种类及结构形式
利用装有叶片的叶轮高速旋转,将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动能与压能而工作的泵,称为叶片泵。根据被抽送液体流出叶轮的方向,可分为离心式、轴流式和混流式三种类型。
由于叶片泵效率较高、起动方便、性能可靠,而且流量、扬程适用范围较大,因此,在工程实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
叶片泵可以按照以下的特点进行分类。
1.叶片泵按主轴方向可以分为
1)卧式:主轴水平放置。
2)立式:主轴垂直放置。
3)斜式.主轴倾斜放置。
2.叶片泵按叶轮种类可以分为
1)离心式:装离心式叶轮。
2)混流式:装混流式叶轮。
3)轴流式:装轴流式叶轮。
3.叶片泵按吸入方式可以分为
1)单吸:装单吸叶轮。
2)双吸:装双吸叶轮。
4.叶片泵按级数可以分为
1)单级:装一个叶轮。
2)多级:同一根轴上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叶轮。
5,叶片泵按叶片安装方法可以分为
1)可调叶片:叶轮叶片安放角可以通过机构调节:
2)固定叶片:叶轮叶片安放角是固定的。
6.叶片泵按壳体剖分方式可以分为
1)分段式:壳体按与主轴垂直的平面剖分。
2)节段式:在分段式结构形式中,每一级壳体都是分开式的。
3)中开式:壳体在通过轴中心线的平面上部分。
4)水平中开式:在中开式结构中,剖分面是水平的。
5)垂直中开式:在中开式中,剖分面是与水平面垂直的。
6)斜中开式:在中开式中,剖分面是倾斜的。
7.叶片泵按泵形式可以分为
1)蜗壳式:叶轮排出侧具有带蜗室的壳体。
2)双蜗壳式:叶轮排出侧具有双蜗室的壳体。
3)筒袋式:内壳体外装有圆筒状的耐压壳体。
4)双层壳体式:指筒袋式之外的双层壳体泵。
8.按泵体的支承方式
1)悬架式:泵体下有泵脚,固定底底座上,轴承体悬在一端。
2)托架式:轴承体下部固定在底座上,泵体被轴承体托起悬在一端。
3)中心支承式:泵体两侧在通过轴心的水平面上固定在底座上。
9.特殊结构的叶片泵
1)潜水泵:驱动泵的电动机与泵同轴直连一起放在水中使用的泵,机电一体,结构简单,使用
方便。
2)贯流泵:泵体内装有电动机等驱动装置。
3)屏蔽泵:泵与电动机直连(共用一根轴),电动机定子内侧装有屏蔽套,以防液体进入定子。
4)磁力泵:电动机带动外磁钢旋转,通过磁感应使和泵叶轮连在一起的内SG型管道增压泵磁钢旋转,内外磁钢间有隔离套,完全***液体外漏。
5)自吸泵:泵再次起动时无需灌水的泵。
6)管道泵:采作为管道的一部分,无需特别改变管路即可安装。
典型叶片泵的结构分别如下图所示。
7)无堵塞泵:泵抽送液体中所含固体物质时不会在泵内造成堵塞。其叶轮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单流
道、双流道、旋流式和螺旋离心式等。
DBW30A1-52/350U6EG24N9K4
DBW30A1-52/315S6EG24N9K4
DBW30B2-52/315YU6EG24N9K4
DB20-2-52/502V
DB20-7-52/502V
DB20-7-52/2002V
DBW10B1-52/200-6EG24N9K4
DBW20B1-52/200-6EG24N9K4
DBW10B1-52/315-6EG24N9K4
DBW20B2-52/315-6EG24N9K4
开环液压控制和闭环液压控制是液压控制的两类基本控制方式
其中,液压闭环控制系统常常有多种分类方法。
1)按照控制系统完成的任务分类
按照控制系统完成的任务类型,液压控制系统可以分为液压伺服控制系统(简称,液压伺服系统)和液压调节控制系统。
2)按照控制系统各组成元件的线性情况分类
按照控制系统是否包含非线性组成元件,液压控制系统可以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。
3)按照控制系统各组成元件中控制信号的连续情况分类
按照控制系统中控制信号是否均为连续信号,液压控制系统可以分为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。
4)按照被控物理量分类
按照被控物理量不同,液压反馈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位置控制系统、速度控制系统、力控制系统和其他物理量控制系统。
5)按照液压控制元件或控制方式分类
按照液压控制元件类型或控制方式不同,液压反馈控制系统可以分为阀控系统(节流控制方式)和泵控系统(容积控制方式)。进一步按照液压执行元件分类,阀控系统可分为阀控液压缸系统和阀控液压马达系统;泵控系统可分为泵控液压缸系统和泵控液压马达系统。
DBDS6K11/315
DBDS10K10/400
DBDS10G11/200
DBDS20K11/200
DBDS20K11/50
DBDS10K11/315
DBDS10K18/25
DBDS6K11/100
DBDS10P11/400
DBDS6K11/315
DBDS10K11/315
DBDS10P11/200
A10VSO28DR/31R-PPA12N00
A10VSO28DR/31R-PPA12N00
检查和维护
1、液面检查:液面过低将引起油泵的吸空损坏;因此每班都要利用副油箱上的油针检查液面的高度并及时补油。
2、油温检查:油流允许的工作温度为70℃,温度过高时,会加速油液的老化,密封件和液压件的寿命将明显缩短,渗漏将加大,系统效率低,因此应注意检测油温的变化。如油温突然升高应立即停机检查油样或元件工作状况。
3、油质检查:用目测观察可初步判别油液是否老化变质。
①颜色变暗:油中有氧化物所致,原因为过热,换油不***,或混入其它油液。
②乳化:污染物为水或泡沫,原因为水或空气浸入。
③水液分层:污染物为水,原因为水浸入或环境潮湿冷空气进入油箱冷凝成水珠。
④气泡:污染物为空气,原因为液面过低或吸油管漏气。
⑤有悬浮或沉淀物:污染物为固体微粒,原因为油液老化、磨损。
⑥油液散发焦油味:表明老化严重,系发热所致。
4、换油:在管理良好的情况下,机器中的油液每年也更换一次。
5、过滤器的检查:每班应检查过滤器,过滤器应在油温达到正常工作温度45℃-55℃时进行检查,如此时仍有过高的滤油阻力(指示表针在红色区域内)则应更换滤芯,旧滤芯不能回用。
6、冷却器内壁的积垢每半年用专用清洗剂清理干净。